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新闻 >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

桂林山水教学设计

2013年11月08日 19:51:41 访问量:396

《桂林山水》

教材分析

《桂林山水》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。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,以优美、简练的语言,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,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、热爱大自然的感情。

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,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,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。然后,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、桂林山的突出特点。最后,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,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,展现在读者面前。

学情分析

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,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,他们大部分没有见过桂林山水,单凭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。于是我设计了一些录像片让学生看,可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,让学生亲眼所见,再从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,更深层的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。对于文中的一些排比句的用法,学生有一定的基础,理解起来不会很难的。仿写会出现一些问题的,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引导和评价。

教学目标:  

1.通过看图、学文,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,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,陶冶爱美情趣。  

2.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,培养观察、想象、理解、表达能力。  

3.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理解重点词句。  

4.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课文。  

教学重点 

1.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,想象其美景。  

2.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。  

教具准备:课件  教学时间:1课时     

教学过程:  

(一)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
 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,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,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,尔后让学生谈感受。

设计意图: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,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,奠定情感基调。

(二)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?
  找出来读一读,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。甲天下是什么意思?(天下第一)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,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,观赏桂林山水。  

纵观全文这一段在文章起到什么作用?

(三)观赏漓江的水(学习第二自然段)。  

1.观察图画或投影、录像中的漓江水  

问: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,有哪些突出的特点?  

(可用图画、录像等手段,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,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;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,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。)  

2.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,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,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。  

(特点之一。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,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。)  

(特点之二。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,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。)  

(特点之三绿。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,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。翡翠:绿色的硬玉,有光泽。无瑕:没有斑点,非常纯净。)  

3.体会最后一句  

4.练习朗读,读出漓江水的静、清、绿,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
 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”“真清啊”“真绿啊

设计意图: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,然后通过看图、学文,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,进一步体会、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。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,通过观察、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,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,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、热爱大自然的感情。同时,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,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。

(四)观赏桂林的山(导学第三自然段)  

1.观察图画或投影、录像中桂林的山    

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,把课文读懂:  

目的:读出感情,理解语言文字,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。  学习方式:读读、议议、圈圈、划划 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。  

交流学习情况:  

(1)词义:奇峰罗列、危峰兀立、怪石嶙峋、色彩明丽  

2)分层:二层  

3)写法:  

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,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。

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,突出桂林山的奇特。(可用图画、录像等手段,展示泰山和香山,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”“红叶似火。)  

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、秀、险的特点。  奇峰罗列,形态万千——山形  色彩明丽——山色  危峰兀立、怪石嶙峋——山势  有形态的描摹,有联想比喻,有亲身感受,把山的形、色、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。引读。  

4)有感情地朗读。练习朗读,读出桂林山的奇、秀、险,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
  (重点指导读好“真奇”“真秀”“真险”。)  

5)交流学习方法:  

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(读读议议)有感情朗读  

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,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,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。  

(特点之一。课文从两方面描写。一是拔地而起,各不相连。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,且连绵不断,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,互不相连。二是奇峰罗列,形态万千。罗列:排列。形态万千:各有各的样子。除了像老人、像巨象、像骆驼,教师还可补充介绍,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,有的像好斗的公鸡,有的像下山的猛虎,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,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,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……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,目不暇接。)  

(特点之二。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,像新生的竹笋,写出的表现:郁郁葱葱,色彩明丽。屏障:起遮挡作用的东西,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。)  

(特点之三。课文用危峰兀立,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,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,突出了桂林山的。危峰兀立:即高峰耸立。怪石嶙峋: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。)  

6)背诵第三节,交流背诵方法。

设计意图: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,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,学生就产生了初步的感受,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,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,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,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,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,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、音韵美、文气美。在读中,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,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。

(五)略读第三段
  ⒈师引读: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。山水一体,交相辉映,加上空中——(云雾迷蒙),山间——(绿树红花),江上——(竹筏小舟),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,真是——(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。)
 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?

(1)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: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,真是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’”。  

(2)理解画卷”“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。  

画卷绘画长卷,一般要卷起来收藏。连绵不断,接连不断。连绵不断的画卷,即很长很长的画卷。从桂林到阳朔,航程83公里,沿途都是青山绿水,美不胜收,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,十分贴切。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,道出了荡舟漓江,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,充满情趣,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。)

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,也是对全文的总结,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。  ⒋背诵第三段。

设计意图:边读边想象,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,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,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,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、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。
  3.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,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。
  (六)朗读全文

(七)作业  运用今天所学的修辞手法描写一段你所熟悉的美丽的景色。

板书设计:

 

桂林山水

 

总起:甲天下
               静
             水 清
     桂林山水 分述:  绿
               奇
             山 秀
               险
      总结: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

 

 

 

编辑:胡海仁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怀仁市河头乡教育委员会 特此声明。